「沒有核安,就沒有核電?」七種立委的表態路數讓你一次摸透
文:王希(沃草|立委出任務 專案經理)
核四工程興建案,是台灣史上最具爭議的公共工程,耗費2,838億元的預算,卻一度停工再復工,最終在2014年4月27日宣布封存停工。
這個工程引發社會各界激辯,從核四的工程品質、核廢料貯存問題、核一二三是否延役到經濟發展、核能綠能之間的取捨等等,都是各種熱議話題。
然而,封存並非終點。
台電主張「為未來的能源,保留選擇機會」,提出封存三年而非直接停建的計畫,意謂著2018年又將面對核四存廢問題。即使「2025非核家園」是朱立倫與蔡英文同時提出的主張,但具體要如何達成,也需要國會在相關法案的推動。
過去在立法院內又是怎麼討論這個議題呢?到底各政黨和立委,如何表態?誰贊成停建,誰又反對停建?讓阿草用數據告訴你:核四在立法院第八屆任期中,所創下的三大「歷史之最」(點這裡看更多)!
立委角色最複雜
因為核四這個議題牽涉的問題層面實在太廣,相比其他議題,每位立委的行為模式更多元複雜。經過分析,我們發現全體立委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類型:

-
停建代言人型
-
按照表態次數,以下這13人堪稱停建代言人(括號內為表態次數,由高到低排列):
田秋堇(27)、林佳龍(21)、蘇震清(21)、丁守中(21)、邱志偉(20)、陳明文(20)、許添財(20)、陳歐珀(20)、林岱樺(19)、高志鵬(19)、黃偉哲(19)、鄭麗君(18)、尤美女(18)
這13人往往十分積極,在各種機會表達對核四的看法,而且幾乎不只反對核四,更是反對核能,這其中以田秋堇為最具代表性。丁守中則是唯一非民進黨的特例,關於他的狀況,會在後面詳細說明。
黃偉哲則是另一個特殊的狀況,他的19筆紀錄中,有6筆模糊,這個比例是所有贊成停建的立委中最高的。黃偉哲主要贊成停建的表態都是透過表決,而不是發言。
再仔細分析,會發現黃偉哲的發言主要都是模糊的,到底為什麼他發言時都不會直接表現出停建核四的態度呢?這是另一個值得再深入思考的問題。
-
按照表態次數,以下這13人堪稱停建代言人(括號內為表態次數,由高到低排列):
- 力挺核四型
- 模糊不清型
-
立場轉變型
-
我們發現全部立委中有三人公開發言,表明自己改變立場成為贊成停建核四:
丁守中(21)、黃昭順(19)、羅淑蕾(14)
前面說明過,黃昭順是個心口不一的擁核派,雖然嘴巴上說贊成停建核四,但是表決時卻一直都是投下反對票,從來沒有改變過立場。
羅淑蕾則和李慶華類似,原先在表決上的立場為反對停建核四;但到2014年5月7日(總統馬英九宣布核四封存)大局底定後,便在發言和表決上改變立場。
丁守中是唯一不是因為總統馬英九宣布「核四封存」,就自行改變立場,並在爭論不斷時就以表決違抗黨意的立委。他從2013年就開始正式表態反對核四,甚至在2014年3月10日發言:
「我從2011年開始反核四,為了這件事情,我在黨團的投票裡面,不知道被罰了多少錢⋯」不只表態反對核四,更揭露為此受黨紀罰款的事。在表決上也從2012年開始就投過贊成停建票,因此成為贊成停建方中,唯一的國民黨立委。
-
我們發現全部立委中有三人公開發言,表明自己改變立場成為贊成停建核四:
-
投票部隊型
-
前四種類型的立委,是這個議題舉足輕重的人物。接下來這種類型很特別,對議題幾乎沒有什麼發言,但是表決時會出現按鈴投票,有如人體橡皮圖章,只有投票的功用,看不出真正的想法,這樣的立委可以被稱為「投票部隊」。
由於有12次表決,每位立委至少應該有12次表態紀錄。我們計算表態紀錄在12或13次的立委(只有表決,很少發言說明看法),民進黨有9位,約占民進黨總人數的四分之一;國民黨則高達38位,超過國民黨總人數的一半!這裡因為人數眾多,就不逐一列名,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選民,可以好好看看到底是哪些立委,得了這種不太喜歡說話的病。
-
前四種類型的立委,是這個議題舉足輕重的人物。接下來這種類型很特別,對議題幾乎沒有什麼發言,但是表決時會出現按鈴投票,有如人體橡皮圖章,只有投票的功用,看不出真正的想法,這樣的立委可以被稱為「投票部隊」。
- 不去投票型
-
人格分裂型
-
最後特別要介紹的是,羅明才的行為模式也是類似表決部隊,從來不發言說出他的看法,我們也只能從他的表決紀錄推論。但他不同於一般表決部隊只會投一種立場,而是分別投贊成4次 / 沒投票5次 / 反對3次。
也就是說,羅委員內心中彷彿有三個立場的人,每次投票時就天人交戰,堪稱最糾結的人格分裂型,也讓選民永遠無法得知羅委員的真實想法。
-
最後特別要介紹的是,羅明才的行為模式也是類似表決部隊,從來不發言說出他的看法,我們也只能從他的表決紀錄推論。但他不同於一般表決部隊只會投一種立場,而是分別投贊成4次 / 沒投票5次 / 反對3次。
最多立委參戰、最多次表態
核四因為爭議不斷,經常成為各黨立委發言焦點,也變成全體表決大戰。核四在第八屆立院中總共進行12次表決(請記得這個數字,很重要!),因此除了2015年2月立委補選的五位立委之外,幾乎每位立委都對核四表態過,這造就核四成為最多立委參戰的議題。
因為有這12次表決,幾乎每位立委都對核四至少會有12次的表態紀錄,因此有高達1,341次的表決次數!再加上其他發言和提案,整個核四總計1,632次的表態紀錄!這是公投的11倍、罷免的16倍,甚至是婚姻平權的34倍之多!
由此可知,核四可說是第八屆立院中表態紀錄最多、最完整的議題。
透過核四的表態結果,分析各政黨在整個立院中的輪廓,也會發現十分接近社會大眾對立院的想像。民進黨和台聯都有90%左右站在停建核四的立場,國民黨則有74%反對停建,親民黨則一如以往在國民黨和民進黨之間擺盪,一半贊成、一半模糊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國民黨內也有一部分模糊、甚至是贊成停建的表現,這是否可以推論為國民黨的整體反對態勢,其實已有鬆動現象?甚至這可能是後來核四封存決議的原因嗎?這值得進一步分析實際表態內容。
另外,徐欣瑩在國民黨黨籍時,整體表態都偏向反對停建核四。那麼在2015年她另外籌組民國黨以後,她的想法是否就代表民國黨的立場呢?關心核能問題的朋友別忘了瞭解徐欣瑩立委對核四的態度。
最常提到的話:沒有核安,就沒有核電
在整個核四的討論過程中,最常被指出的一個爭論就是核安,尤其是核四本身的工程安全問題。贊成停建的論述中,多數都是以實際案例指出核四本身不安全的問題,也有部分直接論述核能就是不安全的能源,例如:
「核四從招標到興建發生的索賄案件高達44件,我們能祈求核四安全嗎?再者,核四由統包變成分包、監察院對核四提出1,500項變更設計的糾正、原能會也提出核四廠變更700項核安設計,我們能夠祈求核四安全嗎?」
相對而言,反對停建方對於核安的論述,卻通常過於簡單,只重複強調「沒有核安,就沒有核能(核電、核四)」,例如:
- 李昆澤
由這些發言可以發現,其實最常說「沒有核安,就沒有核能」的立委,往往會在之後接著提到「不能再爭吵反核四,還是要考慮經濟發展」、「沒有核四就會電價上漲」等等反對停建核四的說法。
所以雖然這些發言看起來立場模糊,但從他們表決上都偏向反對停建核四的投票行為來看,似乎對他們來說「經濟發展」更重要,而「核安」淪為口號。
這樣的情形大量出現在國民黨或親民黨的模糊發言中,成為整個討論過程中最常出現的用語,但對於核四沒有辦法有效辯護,而僅是空洞口號,可能就是社會輿論風向整體偏向不信任核四安全的原因。
了解過去紀錄,慎選新國會立委
由於核四是表態立委最多、表態紀錄最完整的議題,可說是各議題在立院中討論過程的縮影。真正對一個議題比較關心也比較多論述的立委,大概不到全體人數的20%,而在重大爭議的議題上,往往需要更多委員、更頻繁的發言或表態,才能凝聚共識、解決問題。
凝聚社會共識、進而解決問題,需要更多更完整的論述和表態。
以核四為例,即使是贊成停建方的立委頻繁排案討論,並有許多完整的表態發言,甚至發動高達12次的表決,在第八屆中仍然要經過兩年多才能促成封存停工的共識,可見其困難程度。
另一方面,高達一半的立委立場模糊或甚至不發言,也是造成難以凝聚共識而法案停滯的原因之一。
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溝通協調、異中求同。許多立委發言模糊,沒有針對問題提出具體建設性的討論,只有「沒有核安,就沒有核能」這類空洞口號的發言,經常導致焦點模糊而無法凝聚共識,也造成時間延宕、浪費立法院寶貴的排案討論機會。
而另一個對議題討論沒有幫助的族群則是「不發言」的立委,贊成或反對的投票往往看不出具體理由,也就無法溝通討論。兩者相加起來甚至高達全體一半的立委人數,可能也是立法院議事效率、法案停滯的原因。
表決很重要,即使沒有通過法案,至少留下表態紀錄,才能監督立院。
相對其他議題,核四最特別的一點,在於在野黨提出大量的表決提案。雖然表決實際上都沒有通過,但至少使前述都不發言的立委留下表態紀錄,才能檢視立院運作的問題。
因此,對於未來任何的國會少數黨來說,除了任何的協商運作外,也許透過公開表決等方式迫使全體立委表態,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手段。
兩大黨都宣示「2025非核家園」的目標,但替代能源、核廢等等整體政策也需要相同理念價值的立委推動完成相關立法,才能具體執行。況且2018年又要面對核四問題,到底能否徹底解決核四問題,走向非核家園?2016所選出的新國會,可說是影響重大。
因此,對選民來說,這些表態紀錄最重要的價值在於,有具體證據說明立委的態度和作為。不論你贊成或反對核四停建,都應該基於這些資訊,選擇符合你價值主張的政黨和立委。台灣能源政策的未來,就在你的選票上。
文章獲沃草授權轉載,詳細表態內容請點入「沃草!立委出任務」
責任編輯:羊正鈺
核稿編輯:楊之瑜
核稿編輯:楊之瑜